• <form id="2hmwo"><optgroup id="2hmwo"><blockquote id="2hmwo"></blockquote></optgroup></form>

      <noscript id="2hmwo"></noscript>

      <form id="2hmwo"><optgroup id="2hmwo"></optgroup></form>
       
      關注鹽城市書協官方微信。獲取展覽預告、書家推薦,書法交流等信息。
      金農 花果冊

      金農十二開《花果冊》為誰而畫 

      文/胡西林

      十二開《花果冊》是金農晚年的一本冊頁精品,作于 1755 年,時年金農 69 歲。紙本,水墨,各縱 24 厘米 ,橫 30 厘米 ,繪各式花果,有草本木本、春花秋花,還有折枝纏枝、清供賞石。冊頁的一個顯著特點是每一幀都以清筆繪就,不以設色渲染,而是用墨色變化營造清雅氣氛。所繪畫濃字淡,即便漆書——那是他一直以油煙墨書寫的字體,而在此冊題識時卻是干筆淡墨,對比關系處理得非常好。金農本色是一位詩人,他的詩寫得好,至少在他中年以前那是讓他感到最為驕傲的一件事,年輕時曾得到大學者、詩人毛奇齡、朱彝尊的盛贊。寫詩崇尚意境,《花果冊》的清雅氣息正是由此一脈而來。其實筆重筆輕,墨濃墨淡在落筆之前金農早已格局在先,詩意乃畫意,詩法即畫法,正所謂立意在先,手段在后,與作詩并無二致,無非材質、載體、表現形式不同而已。但是這本冊頁尤為突出,為什么呢?

      冊頁繪于 1755 年,至今已逾 250 年,先后經丁輔之、高邕之、蔣祖詒、張珩、徐平羽、唐云等名家收藏和鑒賞,又于民國二十一年( 1932 ),經西泠印社珂羅版刊印,并在日本昭和十年( 1935 )收入興文社出版的《南畫大成》,可謂傳承有序,著錄清晰。但是《花果冊》作于何地、為何以及為誰而作,這么多年下來卻沒有被人提及,而這恰恰對厘清并認識這本冊頁之所以繪得如此用心是關鍵所在。《花果冊》十二開,各開均有署款鈐印,其中第十二開所署最詳,款識如下:“乙亥六月雨中畫,獻德州先生使君有道之教,曲江外史金農?!庇♀j白文“金吉金印”。冊頁作于何地因為此冊有明確作年,通過檢索金農行蹤即可得到答案。金農于乾隆十五年( 1750 )在他一生中最愛的兩個人女兒和妻子先后亡故之后(金農妻何時亡故沒有確切記載,大約在金農 62 至 65 歲之間)開始長期定居揚州,期間很偶然才回一次杭州,而繪此冊頁的 1755 年他正住在揚州的寺廟里,所以這本冊頁作于揚州是可以肯定的。而“德州先生”是誰則讓人費解。《中國美術家人名辭典》、《中國歷史人名大辭典》、乃至《清人室名別稱字號索引》等大型工具書均查無所獲。但是既為“使君”,冊頁又是作于 1755 年,“德州先生”應該與揚州有關系?!笆咕迸f時是對出使的人的尊稱,在漢代“刺史”就被人稱為“使君”,并且為歷代所延用。揚州乃歷史名城,古為州,元設路,明清時為府。府在清代設最高行政長官為知府,官階從四品,據嘉清 15 年《揚州府志》載,乾隆十九年( 1754 )揚州知府為正藍旗人兆麟。但是揚州自古繁華,至清代康乾時期仍是萬商云集之地,是大碼頭,其商埠地位比之今日不是上海也是深圳,而且鹽運在此集散,所以朝廷又在揚州設兩淮鹽運使一職,官階從三品。若以“行政級別”論,兩淮鹽運使當為揚州級別最高的“干部”,那么 1755 年的兩淮鹽運使是誰呢?盧見曾。

      盧見曾,字抱孫,號雅雨山人,康熙六十年二甲進士,山東德州人。他一生二任兩淮鹽運使,第一次是在乾隆二年( 1737 ),后因鹽商誣陷,第二年即遭罷職。第二次是乾隆十八年( 1753 ),這一次任職十年。 1755 年正是他第二次任兩淮鹽運使的第三年,金農在《花果冊》中署獻“德州先生使君”與盧見曾任兩淮鹽運使在時間及身份上正好相符,由此我們可以斷定這本冊頁是金農繪贈盧見曾的。至于為什么不以字或者號相稱,這是地望稱法。所謂地望稱是指對必須表示尊重的人不直呼其名,而是以其出身、族望、為官的地名來相稱,這種稱謂法自古有之。比如,唐代大詩人孟浩然出身湖北襄陽,于是人們就稱他孟襄陽,連他的詩集也叫《孟襄陽集》;宋代的王安石是江西臨川人,人稱王臨川,他的詩文集也以地望作書名,叫《王臨川集》;明代大書法家王鐸是河南孟津人,人稱王孟津 …… 盧見曾出身山東德州,稱“德州先生”十分自然?!肚迨妨袀鳌返葧涊d,盧見曾少年時即負詩名,取得進士功名后,在為官從政的同時,繼續(xù)學問,并轉治經學,是一位有學問的官僚。金農與盧見曾關系相契,此前一年(乾隆十九年),他也曾繪有一本十二開《花卉冊》奉呈盧見曾。而盧見曾更是詩懷儒雅,任職兩淮鹽運使期間與當時在揚州謀生的諸多文士結誼交善,籌劃活動(雅集),比如乾隆二十年( 1755 )三月三日,盧雅雨(盧見曾的號)在揚州首次修禊紅橋,金農、鄭燮都參與其中。一個月后,盧雅雨又邀集名流二十余人在紅橋觀芍藥賦詩,金農也在其中。那一天,金農在二十多人中還率先口占一首七言律詩:“看花都是白頭人,愛惜風光愛惜身。到此百杯須滿飲,果然四月有余春。枝頭紅影初離雨, 扇底狂香欲拂塵。知道使君詩第一,明珠清玉此精神?!痹谧T位尤其是盧見曾聞詩大喜,贊不絕口,此事在袁枚的《隨園詩話》中有記載。不久金農就繪制了這本《花果冊》,將那份緣自詩情的美意借助水墨延展到了宣紙上。這是《花果冊》為什么如此富有詩意的淵藪。繪畫是心情的產物,心情不一樣,所繪自然也不一樣。

      冊頁舊裱,作工精細,包邊勻挺,上下以楠木整板作夾板,唐云先生題寫簽條。唐云亦杭州人,與金農同里,故以“鄉(xiāng)后學”署記。

      更多
      【鄭重聲明】
      ① 凡本網注明“來源:鹽城市書法家協會”的所有作品,版權均屬于鹽城市書法家協會,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、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。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,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,并注明“來源:鹽城市書法家協會”。違反上述聲明者,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。
      ② 凡本網注明“來源:XXX(非鹽城市書法家協會)或未注明來源”的作品,轉載自其它媒體,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,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。
      ③ 如因作品內容、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,請在30日內進行。 ※ 聯系QQ:2511043441

      書法辭典   南通書法網   鹿鳴書社  名家名品信息網  岸柳書法網   國畫批發(fā)  拾貝軒   書畫 >>

      © 版權所有 ?鹽城市書法家協會 蘇ICP備15036332號-2  電話:0515-88333575  聯系人:鄭堯春 QQ:2511043441  網址:m.shannondalecraftcamp.com    返回頂部↑
      青草伊人久久综在合线亚洲,亚洲成眠在线观看毛卡片,亚洲中文无码网,无码99精品视频在线观看
    1. <form id="2hmwo"><optgroup id="2hmwo"><blockquote id="2hmwo"></blockquote></optgroup></form>

        <noscript id="2hmwo"></noscript>

        <form id="2hmwo"><optgroup id="2hmwo"></optgroup></form>